对中国经济的深邃思考 —厉以宁新著《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3-11   浏览次数:815

厉以宁新著《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既是对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的深邃思考,也是以历史与现实相对接的思维,对30多年来的体制转型与发展转型即“双重转型”实践的理论提炼与创新的成果。

  其中,有关产权改革方面的论述凸现了作者独有的思维张力与视角。在总结我国产权改革迄今取得的成就基础上,探索了亟待推进产权改革领域与主要问题,认为在“双重转型”中必须把产权问题放在改革的首位,即在体制转型中产权改革是突破口和主线;在发展转型中,产权界定和产权清晰是动力源泉。作者有关深化产权改革理论的洞见已起到了广泛与积极的影响。

  回顾我国产权改革的历程,它是在没有现成的路径可循下通过不断地探索、徘徊、反思、创新和实现突破的。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就开始了探索国有企业改革以解决政企不分的问题,但产权改革没有跟进,国有企业的出资人不明确、代理链条过长缺乏控制、缺乏长效激励等深层次问题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企业制度成为必然要求。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国有企业改革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这是思想观念的一次大的飞跃。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以及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与此同时,国家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推进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也促进了民营企业、集体经济的发展,成为产权改革的受益者。

  对此,作者作了高度的概括与肯定,将改革成效归纳为五方面,即国有企业大部分已改制成为股份制企业,其中一部分已改制为上市公司;民营企业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大发展,给经济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并逐渐被承认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所有制企业几乎全部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进行改制,成为产权清晰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或民间准备经营的企业;20世纪90年代以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混合所有制的企业越来越多;合作社依法建立与经营成为名副其实的合作社,它是改革开放以后的成果。总之,三十多年来产权改革探索与实践取得可喜成效,产权改革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反过来也对深化产权改革提出新的要求。

  当然,我国产权改革还远远没有到位与完成。诚如作者所指出的,国有大企业尤其是作为大型企业,距离产权改革的最终完成还有一段距离。

  众所周知,产权与市场经济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产权制度是市场交换的前提,也是市场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正因为这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提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深化产权改革方向是要“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特别是在深化农村改革方面具有重大突破。无疑,深化产权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也将有利于形成持续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促进中国经济“由第二类非均衡转为第一类经济非均衡”,最后由“非均衡逐步向经济均衡状态靠拢”。

  总之,厉以宁新著围绕“双重转型”之路,以鲜明的观点、深入的分析、透彻的说理阐述了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对人们理解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及探索未来经济发展都有很大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