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水课、打造金课”已成为高等教育界共识,如何打造高职“金课”,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界关注焦点。笔者从不同的维度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从上课教师的维度来看,“金课”一定是教师全身心投入的课,一定是教师竭尽全力,下足功夫精心准备的“良心”课。如果课前不备课不写教案,或者多年一个教案,其课堂的“含金量”绝对不会太高,所以自己的课堂是否算“金课”,自己比谁都清楚。
从听课学生的维度来看,老师上课是否生动,学生对老师的上课内容是否感兴趣,学生是否都在认真地听课、思考、记笔记,听课后是否有真收获,多年参加工作后是否仍然觉得这门课收获最大、对自己的成长帮助最大,这是学生判断“金课”的标准。那种浅尝辄止、花拳绣腿、花里胡哨的“表演”课,绝对不是同学们心中的“金课”。
从课堂观摩的同行维度来看,“金课”一定是有创新的课、有特色的课,一定是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与企业实践同步,教学模式便于推广值得借鉴,观摩后有收获有启发,学生打心底里佩服上课教师的“课”。从这个维度来看,一些国家精品课称不上“金课”。
从教育教学理论的维度来看,“金课”一定是因材施教的实实在在的课。教学内容一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稍微努力一点儿就能听懂。那种学生不听也懂的课,不是“金课”;学生怎么听都听不懂的“大跃进式”的课、“枯燥无味”的课,也不是“金课”;为了比赛而比赛、没有学生的课,即便获得了金奖,也不是“金课”。没有学生的课,上得再好,都不能成为“课”。
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维度来看,“金课”的教师一定是“双师”型的,既是工程师又是教师,既有丰富的企业一线工作经验,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技巧,既有理论又有实践,那种从“校门”到“校门”的教师,打造“金课”心有余恐力不足;“金课”的专业课教学,一定是项目任务驱动型的,其教学内容来自于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真刀真枪”地教、“真刀真枪”地练,与企业是零距离的;“金课”教材与建设,一定是校企合作型的,校企人员共同编写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实施教学,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
从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维度来看,“金课”不只是要把课上好,要课上课下一体化,课堂教学、科技兴趣小组、技能大赛三位一体,线上线下相结合;“金课”不只是把“书”教好,教“书”同时要育人,要把思想政治内容、创新教育、工匠精神渗透到日常专业课堂教学中去;“金课”不只是任课老师的事情,要舍得投入,教材、实验实训设备、云端“金课”平台等教学资源都要跟上,满足上课需求。教材内容陈旧、实验实训设备老化,教师再努力,都无法打造“金课”。
打造一节“金课”容易,打造一门“金课”也不难,难的是门门都是“金课”,没有“水课”,这就需要威廉希尔建立健全“金课”激励机制,形成一套有机有效体系,构建扎根“金课”、培育“金课”、领航“金课”、以“金课”为荣的“金课”文化,形成大学“金课”生态系统,使“金课”源源不断、自然而然地得到发展。
(作者系南京科技职业集团教授)
《中国科学报》 (2019-05-08 第4版 观点)